搜尋此網誌

父母的語言「Thirty Million Words」( 上)

很厚的一本書,花了一些時間才看半本😂,翻譯書的句子常常要看好幾次才能了解其意思;看這本書的主要目的是反思自己的親子對話過程中是否有需要修正的空間,讓親子互動更正面,希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溫暖,涵養正向的人格特質,有能力後再去溫暖別人(當然孩子變聰明爸媽都會很開心的,哈)

裡面有些概念、例子蠻不錯的!記錄下來,時不時可以把文章叫出來再讀一次;隨著孩子長大,每一次的閱讀我想都會產生不同的想法吧~



嬰兒不是天生聰明,是「親子對話」能讓他們變聰明!你與孩子的正向語言,建立甜蜜美好的依附關係,就是幫助大腦發展的那把鑰匙!

𝟏.  孩子的早期語言環境與他的語言處理速度顯著相關。兩歲大左右的孩子,接觸較多話語的孩子,擁有的字彙量較多,語言處理速度也較快。這應用於所有社經階層。

𝟐.  閒聊的重要性:生活中的閒聊似乎對孩子發展特別有影響力。透過正向話語,照顧者和嬰兒幼兒產生愛與滋養的關係,對大腦產生正面影響。

-- 開車或是睡前問嫩薑在學校做了什麼事情?吃完飯後的空擋看著老師分享的相片,一起回憶今天在學校做的事情。煮飯煮到一半時,會偶而會問嫩薑在幹嘛?有時候會意外地發現孩子的創意跟想像力。


𝟑. 用電視學語言可行嗎?語言是什麼?語言及文字的基本原則,是把人與人連結在一起。嬰兒大腦是演化的成果,它不能被動學習語言,只能在擁有社會回應與互動的環境中學習。嬰兒和照顧者之間,在語言上如傳接球一般的互動,這是學習語言以任何事物的關鍵因素。
-- 如果可以一起看邊討論是最棒的,但也不用太有壓力😂;畢竟有時候給看電視,是權宜之計。

𝟒. 二到七歲的孩子通常很愛閒聊,這是件好事。學齡前幼兒的「私語」,也是所謂的「自言自語」,在孩子的自我調整扮演蠻重要的角色,能判斷孩子是否有較佳的社交技巧,以及較少的行為問題。家中較少親子對話,孩子語言技能的減少,會降低自我調整的能力。
-- 有時候偷聽嫩薑的私語,非常有趣!

𝟓. 最理想的照顧者語言,在孩子生命的最初幾年,幫助他邁向獨立。每一點讚美,每一次朝支持或是糾正所做的努力,都是一種有意識或淺意識的策略,為了讓孩子獨立做好,及獨立行動。例如,一般家長會對小孩說:「現在把玩具收起來」,而更鼓勵的說法為:「我們玩完囉!現在應該把玩具怎麼辦呢?」第二種說法支持孩子發展初期的自主性。研究指出,家長鼓勵孩子控制自己的行為、向孩子解釋規定的理由,以及提出懲罰的非情緒化原因,就能強化孩子的自我調整能力。因為孩子較可能徹底思考問題,而不會出現立即的反應行為。這種思考能幫助孩子,將家長的管理風格內化為自己的「私語」,成為自身行為的基礎。
-- 第二種的說話技巧需要有意識地經常練習;趕時間,或是爸媽心情不好的時候,會容易不自覺地提出命令式的要求😅。
-- 嫩薑不如他意時,情緒一來也會哭鬧,這時說任何的話語都是無效的,目前採取的策略是「等你哭完冷靜,跟媽咪說"我冷靜了"之後,我們再來說話」(嫩薑如果被抱著哭哭發洩情緒,冷靜的速度會比較快)。這樣來來回好幾次的練習,嫩薑冷卻所需的時間縮短很多!也發現我越平靜對待他的情緒,嫩薑的情緒也趨於穩定。不過小孩行為都是一陣一陣的,每個孩子特質也不同,上述研究結果是個方針,讓家長在處理孩子行為時,給一個方向原則。


𝟔. 創造豐富的早期語言環境:三T原則 – 共情關注(Tune Up),多說一點(Talk More),輪流說話(Take Turns)

📌 共情關注(Tune Up):專注於孩子正在專注的事情。即使小孩小到無法理解大人說的話,或是他專注的目標不斷變化,家長也要跟著孩子變化,跟隨並回應孩子的帶領
🔸這需要家長有意識的努力。
🔸 親子對話塑造孩子大腦的第一步。
🔸如果孩子沒興趣,即使是精彩絕倫的文字或故事,都會左耳進右耳出,對孩子的大腦發展幾乎沒什麼影響。
🔸家長跟隨著孩子產生「集中性注意力」並產生共鳴,以豐富而關愛的言語溝通,那就是共情關注,不僅可以幫助學習字彙,持續獲得共情關注的孩子,往往能保持較長時間的投入,會主動開始溝通,在日後學習上也較為輕鬆。
-- 孩子對於之前聽過的聲音、故事聆聽較久,學會較常聽到的單字,都是共情關注的表現。

📌 多說一點(Talk More):不僅僅是說話數量,話語的類型與說出的方式,才是主要因素。多說一點需要親子彼此一同參與。就像「共情關注」,是親子依附與大腦發展的另一項關鍵要素。
🔹想像大腦像是一個撲滿。如果你投入的都是一塊錢,那麼即使把撲滿存滿,可能還是付不起大學學費。嬰兒大腦也是相同道理;如果家長投入非常多樣化的字彙,日復一日,大腦會變得非常富有,也許就有本錢讀大學了。
🔹 敘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讓孩子了解聲音與相關行為、事物的關係。
🔹平行對話:實況報導孩子正在做的事情,而「共情關注」則是進行平行對話的關鍵。
🔹不該提重覆的問題,或者使用冗長複雜的句子。
🔹不要用代名詞。
🔹幫助孩子擴張語言、延伸語言、搭起鷹架:家長可以在「多說一點」的情境下擴張語言,藉由填空的方式來重覆敘述孩子說的話;例如「狗狗傷心」--「你的狗狗很傷心」。延伸語言則是以孩子已知的字彙為基礎,建立更詳細的語言溝通,增加動詞、形容詞等等;例如「冰淇淋很好」--「這隻草莓冰淇淋很好吃,可是好冰!」。搭起鷹架則是在回答孩子時增加字彙;孩子用一個字,家長就用兩三個字。
🔹擴張語言、延伸語言、搭起鷹架都是以略高於孩子溝通能力的語言引導技巧,鼓勵他學習更完整而詳細的溝通,這是「多說一點」的重要目標。

📌 輪流說話(Take Turns):鼓勵孩子參與對話與交流。「共情關注」專注於孩子正在專注的事物,然後針對那事故「多說一點」,家長無論是發起互動,還是回應孩子的主動溝通,都要等候孩子回答。

l   開放式問題可以讓對話持續進行下去,充分達到「輪流說話」的目標。簡單詢問「怎麼做?」「為什麼?」,孩子透過這兩個問題模式展開思考過程,激發孩子創意,增加字彙量,鼓勵深度思考,最後學到解決問題技巧。
-- 問題範例:你認為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你想他們去哪裡了?你覺得他們為什麼要那樣做?

𝟕. T原則如何在閱讀中予以協助?大量科學證據顯示在孩子生命最初數年,如果有人讀書給他們聽,等到上幼兒園後,會擁有較多字彙量,以及較佳數學技巧。家長在讀書時間展現熱忱,會強化孩子對學習閱讀的興趣,也能順利愛上閱讀。

u  家長一邊閱讀,一邊觀察哪部分吸引孩子的注意,然後跟著調整自己的焦點,要「共情關注」;「多說一點」故事裡發生了什麼事情,這導致什麼結果,又會如何影響故事裡的人物,在孩子心目中賦予故事更多的意義。孩子再大一點,可以配合開放式問題「輪流說話」,與孩子討論和故事有關的事件、想法與感覺。因為這些答案無法直接取得,需要更多思考,假設與猜測,甚至進行更高程度的獨創性思考。
-- 故事性強,細節多的繪本共讀很適合三T原則;共讀過程可以感受到隨著年紀越大,嫩薑對於故事細節的敏銳度變高了,能注意到我忽略的地方,也會主動問「Why?」一開始我會幫他回答,後來把主動權交給他初期,他常說「I don't know.」這沒關係,媽媽提供兩三個答案給他思考後,他會挑一個他喜歡的答案再說一次。最近開始會自己編原因🤣,雖然從思考到回答的時間大概要一分鐘,但這是好的開始。透過家長上傳給老師的相片,學校老師也開始訓練嫩薑「敘事的能力」,嫩薑目前還是會把不同日期的事件串在一起,非常童趣又好笑!
🔻教導孩子文字意識:對學步兒來說,字母只是一堆混亂的線條,沒有明顯意義。要讓孩子學習閱讀,必須先幫助他了解這些線條是產生聲音的字母,放在一起形成文字。而手勢對孩子學習相當重要,當家長指出正在讀的字,能讓孩子理解,讀出來的聲音與書上的特定線條,兩者是有相關的。讓孩子理解內文與圖畫之間的關係,這不但是為孩子日後閱讀奠定基礎的階段,也是教導他文字意識的範例。最常看家長指讀文字的孩子,有較好的文字意識外,也展現更高閱讀、拼讀以及理解技巧。
-- 目前階段讓嫩薑打開耳朵「聽」對我來說比他認字「讀」來得更重要;眼睛開始讀之後,耳朵相對的也就容易關起來了。
-- 反思在教書時期,觀察到某些學生閱讀能力很可以,但一談論到「聽、說」程度就降了好幾級。他們無法把「聽到」的音和「看到」的字連結在一起,也因此而影響到他的口說能力。


跟一般教養書不太一樣的是,「父母的語言」以「三千萬字計畫」為基礎,從科學的角度來探討親子對話對孩子成長歷程的影響。讀習慣散文故事類的我,一開始啃這本書,不僅大腦累,眼睛也很酸痛😂。是本有趣的書,給予不同角度來思考爸媽的語言,有興趣的可以買來借來讀看看~

「To be continued....」


父母的語言「Thirty Million Words」(下)



📌 相關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